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本专业基于“实践主导、书证融通”的设计思路,通过社会调研、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设置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通识能力培养,强化岗位技能训练,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技能课程、岗位实习、第二课堂四个模块。如表1所示:
表1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结构表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公共基础课程 |
公共必修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形式与政策。 |
公共选修课(限选) 数学、信息技术、英语、大学语文、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安全教育、公益劳动、音乐、美术等人文素质课。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图与CAD、人工智能应用基础、PLC应用技术。 |
专业核心课程 机器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协作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智能机器人编程技术、机器人视觉技术及应用、嵌入式技术应用、机器人应用系统建模、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 |
专业拓展课程 工业互联网技术、机器人专业英语、变频与步进伺服驱动技术、技能大赛。 |
教学实习 协作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实训、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实训、识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
第二课堂 |
科技创新成果、专利、创新创业大赛、假期社会实践。 |
主要专业课程及内容如表2所示:
表2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及内容要求 |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1 |
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 |
智能机器人的分类、特点、组成、工作原理等基本理论和技术; 智能机器人的使用的一般方法与流程; 智能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 |
2 |
协作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
以码垛、搬运、焊接、视觉分拣等典型工作站系统为载体,讲授协作机器人操作编程工作中的系统构建、安全操作规范、系统基本设置、示教器使用、基本指令、坐标系设定、I/O接口设定、程序编辑与管理、外部轴设定等。 |
3 |
机器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
掌握检测及误差理论等知识;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理解它们的工作过程,掌握它们的各种应用场合和方法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会安装各种传感器,熟悉各种传感器的参数。 |
4 |
机器人视觉技术及应用 |
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组成及原理、图像采集、视觉工具的使用及开发、典型机器视觉案例。 |
5 |
机器人应用系统建模 |
solidworks软件使用、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夹持夹具设计、焊接机器人末端操作器设计、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旋转上料机设计、机器人示教器设计、装配及运动仿真等。 |
6 |
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 |
智能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一般过程、智能机器人IO接口技术、智能机器人外围通信技术、智能机器人典型工装系统、智能机器人应用系统程序调试方法、智能机器人应用系统程序整体运行等。 |
7 |
智能机器人编程技术 |
智能机器人高级语言编程、脚本编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