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 530103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火力发电厂、水利发电厂、热电厂、电力管理局、变电站(所)、工矿企业等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岗位;变电所值班运行、检修、维护岗位;用电监察、收费核算及电气试验技术岗位;各建筑施工企业、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电气工程施工、产品调试和现场服务岗位;工业企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等。如表1所示。
表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面向 |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53) |
电力技术类 (5301) |
电力生产供应(441) |
GBM6280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电人员 |
从事发电机组、热力生产及附属设备运行监视和供应人员,电力安装工程人员,大型工厂供配电人员 |
五、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电力设备的运行管理、安装检修、调试维护、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发电厂、供电公司、电力建筑企业、热电公司和其他工业企业等部门从事电力系统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维护及设备改造等技术工作,也可从事工业企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运行、维护、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具有电气接线图的绘制能力及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能力;
(4)掌握电压与频率的管理规定、电气安全规程、各类电气主接线的运行方式、电气设备运行规范、倒闸操作的基本原则、电气设备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系统故障的处理基本原则、消防和触电急救等知识。;
(5)掌握电力系统基础知识、高低压开关电器、互感器的原理及运行分析、发电厂变电站电气回路分析方法等知识;
(6)熟悉输电线路施工、配电自动化、高电压绝缘技术的相关知识;
(7)掌握单片机技术、PLC技术的相关知识;
(8)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电、输电、配电、用电的相关知识;
(9)掌握继电保护、电网阶段式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和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等知识;
(10)熟悉产品营销、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
3.能力
(1)具备正确选用工具、仪器仪表开展工作的能力;
(2)具备发电厂、变电站设备的操作管理能力;
(3)具备对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的能力;
(4)具备电力系统简单计算分析、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行监视及一定的事故分析能力;
(5)具备发电厂倒闸操作,发电机同期操作、调频、调压等能力;
(6)具备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监视及事故处理的能力;
(7)具有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维修的能力;
(8)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和管理的能力;
(9)初步具备发电厂、变电站运行、检修及管理能力;
(10)具有电力、电子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的能力;
(11)具备自动化电气控制的维护、维修及调试能力;
(12)具备独立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资料的能力;
(13)具备分析解决电力系统的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本专业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面向长三角区域新能源发电厂及工厂企业变电站,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人才的职业成长规律、工作岗位与职责、在不同阶段的专业能力对应职业标准的等级标准,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
基于“实践主导、书证融通”的设计思路,通过社会调研、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外企业、校内实训车间、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等资源,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分层次递进培养,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融入课程考核,构建双证融通阶梯递进课程体系。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递进式课程体系如图1。
图1 递进式课程体系
阶梯 |
专业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拓展阶段 |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电力安全技术 电力专业英语 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 电气运行技术与管理 |
|
提升阶段 |
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 发电厂及变电站二次回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高电压技术 电力自动装置 智能电网 输电线路施工 |
电工三级 |
基础阶段 |
电工技术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电气制图与CAD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电力系统基础 |
电工操作上岗证 |
(三)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序号 |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转换的课程 |
1 |
电气产品零 部件生产与 设备调试员 |
1.电气产品生 产 2.电气设备安 装、调试 3.电气设备检 测与故障诊断 4.自动生产线 维护 |
1.电工仪表基本使用能力 2.设备安装和检修能力 3.典型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安装和综合调试的能力 4.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电气CAD、电工基础、 电工技能实训、电子技术基础 |
2 |
泵站电气运 行值班员 |
1.水泵站运行 记录 2.泵站设备操作 3.泵站设备参 数设置及调整 |
1.电工仪表基本使用能力 2.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 3.水泵站电路重合闸操作能力。 4.水泵站运行操作能力。 |
发电厂与变电站电气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 装置、高电压技术、配电网及自动化、安全用电、电力系统 基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电气CAD、电工基础、 电工技能实训、电子技术基础、安全用电 |
3 |
电气设备组 装、维护员 |
1.电气设备日 常维护、保养、 维修 2.电气设备安 装、调试 3.电气设备管 理 4.电气设备检 测与故障诊断 |
1.电工仪表基本使用能力 2.设备安装和检修能力 3.PLC编程与接口控制能力 4.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组态控制技术、发电厂与变电站电气设 备、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 器原理与应用、电气CAD、电工基础、电工技能实训、电子技 术基础 |
4 |
电气产品质 量检验与质 量管理员 |
1.变频器柜安 装与调试 2.生产管理 3.设备与资产 管理 4.技术管理 |
1.生产计划管理能力 2.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3.资料归档保管能力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组态控制技术、发电厂与变电站电气设 备、继电保护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电气 CAD、电工基础、电工技能实训、电子技术基础 |
5 |
企业自备电 厂、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员 |
1.变电站检修 2.变电站设备 安装、调试 3.变电站电气 设备管理 |
1.电工仪表基本使用能力 2.设备安装和检修能力 3.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 |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电气CAD、可编 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发电厂与变电站 电气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高电压技 术、配电网及自动化、安全用电、电力系统基础 |
6 |
企业自备电 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监控运行员 |
1.变电站运行 2.变电站设备 操作 3.变电站设备 参数设置及调 整 |
1.电工仪表基本使用能力 2.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 3.变电站电路重合闸操作能力。 4.变电站运行操作能力 |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仪表、电气CAD、可编程控制 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发电厂与变电站电气设 备、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高电压技术、配 电网及自动化、安全用电、电力系统基础 |
7 |
企业自备电 厂、变电所电气设备技术 管理员 |
1.变电站检修 2.运行管理 3.设备与资产 管理 4.技术管理 |
1.电工仪表基本使用能力 2.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 3.生产计划管理能力 4.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5.资料归档保管能力 |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电气CAD、可编 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发电厂与变电站 电气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高电压技 术、配电网及自动化、安全用电、电力系统基础 |
8 |
电力设备生 产、营销公司销售员及售后服务 |
1.电力设备设 备销售 2.电力设备维 修 |
1.电工仪表基本使用能力 2.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 3.电力设备识别与介绍能力 |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电气CAD、可编 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发电厂与变电站 电气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高电压技 术、配电网及自动化、安全用电、电力系统基础 |
(四)课程结构
根据核心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职业标准,确定核心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生产工艺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课程的先进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军事理论、形式与政策、大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选修课:音乐、美术等人文素质课、语文、数学、英语专项学习。 |
专业基础课程 |
电工技术、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电气制图与CAD、电子技术及技能训练、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人工智能基础、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系统基础。 |
专业核心课程 |
电气设备运行及检修、发电厂二次回路、单片机应用技术、配电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及运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调试、 |
专业拓展课程 |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安全技术、电气运行与管理、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电力专业英语 |
实践性教学环节 |
变电站综合实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训、顶岗实习 |
第二课堂 |
科技创新成果、专利、技能竞赛、假期社会实践。 |
(五)主要专业课程及内容要求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1 |
电气设备运行及检修 |
进行电气一次设备的安全操作;绘制并分析电气主接线图;水电站和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倒闸操作;误操作与事故分析;电厂电气设备的正确保养等。 |
2 |
发电厂二次回路 |
原理接线图和展开接线图的特点及原理;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接线方式及使用时所注意的事项;测量回路的作用及分类;断路器的控制方式和对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知识;同期系统等。 |
3 |
单片机应用技术 |
单片机系统的构成;单片机内存的空间分配及接口结构;单片机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及典型程序结构;线选键盘及矩阵键盘的设计方法;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方法及应用;A/D、D/A芯片的信号转换;I2C总线的结构及控制方法。 |
4 |
配电自动化 |
配电网络与一次设备;配电网自动化及其实现方式;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配电网自动化远方终端技术;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管理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
测控柜的安装调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操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异常情况处理及故障检查;微机线路保护柜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微机变压器保护柜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微机母线保护柜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 |
6 |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及运行 |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电力自动装置的主要功能及现状;微机型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软件原理;无电压检定和同步检定的三相自动重合闸的工作原理、综合重合闸的特殊问题及微机型综合重合闸装置构成原理;微机故障录波装置的构成原理,故障录波的启动及录波数据采样及记录方式等 |
7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调试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微机保护的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中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和技能;110kV及以下线路、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及其整定计算;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操作的相关规程、规范; |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验实训可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社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可由学校组织在电气设备安装维修、电力变换、电力新能源技术等企业开展完成。实训实习主要包括综合电气设备实训、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应严格执行《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八)相关要求
学校应统筹安排各类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结合实际,开设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相关实践性教学;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总学时共计2842学时(含264学时专业拓展课程),每16学时折算1学分。公共基础课学时共计752,占总学时的26.46%。实践性教学学时累计共计1908课时,占总学时的67.14%。其中,识岗、跟岗、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共29周,分阶段安排在第1学期到第六学期间。
标准全学程共116周。其中理实一体化授课74周,复习考核5周,军训、入学教育2周,劳动1周,集中教学实践5周,识岗实习1周,跟岗实习4周,综合实训8周,顶岗实习16周,见表2所示。
表2 教学实施时间安排表
学期 周数 项目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课堂教学 |
16 |
17 |
16 |
16 |
10 |
|
77 |
入学教育、军训 |
2 |
|
|
|
|
|
2 |
公益劳动 |
|
1 |
|
|
|
|
1 |
集中教学实践 |
|
|
1 |
1 |
|
|
|
考试 |
1 |
1 |
1 |
1 |
1 |
|
5 |
机动 |
1 |
1 |
1 |
1 |
1 |
|
5 |
识岗实习 |
1 |
|
|
|
|
|
1 |
跟岗实习 |
|
|
4 |
|
|
|
2 |
综合实训 |
|
|
1 |
1 |
8 |
|
8 |
顶岗实习 |
|
|
|
|
|
16 |
16 |
总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16 |
|
八、教学团队
为保证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本方案对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学团队提出如下要求:
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1)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
(2)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及电力系统运行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与经验。熟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行业、领域发展趋势,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专业发展方向。
(3)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从行业、企业调入的3年以上),能积极主动地承担各种教学任务,独立系统地讲授过2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优秀。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有较突出的贡献。
(4)能够主持制定与实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指导青年骨干教师的能力,并能带领课程团队完成课程体系开发。
(5)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具有校级以上教学成果、科研课题、教研课题2项以上。
2.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
(2)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能够胜任企业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管理工作,熟悉自动化技术并有一定的挂职锻炼经历。
(3)熟悉本行业最新技术动态、较好的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等工作。
3.一般教师的基本要求
(1)具备本科以上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习经历,对本专业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熟悉。
(2)具备上述条件基础上,还需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熟悉企业工作规范。
(3)具备一定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
(4)能够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及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创设岗位化的学习情景,制订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需要的各种任务单、引导文、考核单等。
(5)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及经验,能够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一定的管理模式组织教学,实施做中学、学中做。
4.兼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1)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者工程师以上相应的职位。
(2)从事过电力系统自动化工程的建设、管理。
(3)具有生产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实施经验,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5.专业师资配备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所需师资配备如表3所示。
表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师资配备表
序 号 |
综合能力结构 |
专任教师 |
兼职教师 |
数量 |
基本要求 |
数量 |
基本要求 |
1 |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维修 |
3 |
具有扎实的电气控制、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维修经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1 |
具有丰富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经验,丰富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编程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
2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运行与监控 |
3 |
具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运行的应用能力与经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1 |
具有丰富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监控的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
3 |
电力系统分析 |
2 |
具有电力系统稳态和故障运行的经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1 |
具有丰富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和解决故障的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
4 |
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 |
2 |
具有电力系统电气主设备及二次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经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1 |
具有丰富的电气设备安装运行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
九、实训条件
专业教室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1.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为满足本专业上述课程的教学要求,需配备以下硬件设备。
表4 实训设备配备及功能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主要设备 |
功能 |
实训项目 |
1 |
电工技术实训室 |
各类电工材料 电工工具、仪表 各类日用开关 日光灯配件 工作台 |
1.安全用电基本操作 2.电工工具操作使用 3.电工仪表的使用 4.电工标志与标识 5.触电防护与急救 |
1.电度表安装 2.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与调试 3.照明电路安装与调试 4.两地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
2 |
电子产品制作与测试室 |
电子手工焊接工具与材料 各类电子元器件 各类电子测试仪器 工作台 |
1.电子焊接工具使用 2.焊接工艺实训 3.电路板安装与调试 4.电子线路板的检修 5.电子仪器的使用 |
1.放大电路测试 2.功率放大电路测试 3.触发器电路安装调试 4.时序电路安装调试 5.稳压电路安装调试 |
4 |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室 |
各类低压电器元器件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网孔安装版 工作台 |
1.电动机的控制 2.电气线路安装调试 3.低压电气元件使用 |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控制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双速控制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
5 |
PLC应用设计室 |
西门子S7-200PLC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电脑及相应编程软件 接触器、继电器、熔断器等 |
1.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 2.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与调试 3.网络通讯技术 4.计算机集散控制 |
1.流水灯控制 2.正反转控制电路 3.小车往返控制电路 4.洗衣机控制电路 5.钻床模拟控制电路 |
6 |
单片机应用开发室 |
电脑及相应编程软件 学习开发版 工作台 |
1.单片机系统设计 2.单片机的编程 3.单片机的仿真 4.单片机装配与调试 |
1.流水灯控制 2.按键控制抢答器 3.LED数码显示秒表 4.计分器 |
7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运行室 |
继电保护安装柜 电脑及相应软件 |
1.继电器的安装调试 2.三段式电流保护运行调试 3.距离保护的运行调试 4.电力变压器保护运行调试 5.差动保护的运行调试 |
1.电流继电器安装与电气性能测试 2.电压继电器安装与电气性能测试 3.三段式电流保护安装与整定 4.距离保护接线与整定 5.纵联差动保护接线与整定 |
8 |
电力系统电力运行监控室 |
发电机 电力变压器 高压开关器件 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柜 电脑及相应软件 模拟屏 工作台 |
1.高压断路器的操作与维护 2.高压隔离开关的操作与维护 3.电力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 4.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5.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
1.高压断路器的安装检修 2.高压隔离开关的安装检修 3.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检修 4.倒闸操作 5.电力系特稳定与故障监测 |
2.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设备齐全,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能够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开展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综合变电站运行与调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与调试、倒闸操作等有关实训。
3.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综合变电站运行与调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与调试、倒闸操作、销售与与技术支持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4.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支持信息化缴存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十、教学实施
(一)教学组织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化”教学时,要求教师在事先设计好的情境中扮演好“车间主任”、指导教师的角色,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牢牢把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在有效的活动范围之内,确保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质量。在组织学习团队、下达落实工作任务、工作质量检查等方面开展有效的工作。
1.组织学习团队
把班级看作一个生产车间(或维修车间、或设计室),分成若干个生产小组,确定组长人选、质检人选、“6S”管理人选,明确各人选的岗位责任制,为实施“岗位化”教学进行学习团队的组织。
2.下达工作任务
将以教学载体为形式的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向学习团队逐级下达。学习团队将以完成每项工作任务为目标,开展工作(学习)。
3.实施课程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化”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近似,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近似。因此,教学过程要求按照普遍的工作规律或步骤开展,即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步骤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了解工作过程,同时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积极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以工作对象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功夫,实现实践-理论、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环境中直接开展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的技能、理论学习过程,使学生从中明白学习的意义。
改变“讲听式”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过程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练习指导法等组织教学。理论实践并进,“教、学、做”三位一体。多采用讨论、示范、启发等教学方法以用于各种教学内容的不同学习阶段。使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思维活跃,自主的、积极的参与学习并进行探索创新,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其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生产实际,以实际设备项目引导教学,使学生对其功能了解透彻,结构认识清楚,从而抓住工程内容学习的本质。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在校内、外为学生创造较多的模拟和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掌握企业的生产、管理规律和方法,感受企业文化,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以适应学生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设计要求
在课程标准或大纲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子情境设计以及教学单元设计,通过设计,把课程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到每一个教学单元上去。
1.学习情境设计
要求教师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出发,通过校企合作,将课程内容通过若干个教学载体(学习情境)呈现出来,并进一步明确每一个教学载体所对应的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以及社会能力目标,并对每个载体的工作任务、主要知识内容、建议教学方法、教学资料要求、教学场地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与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说明。
2.学习子情境设计
要求教师在学习情境设计的基础上,将每一个学习情境进一步划分为学习子情境,明确学习子情景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与情感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教师行动、教师期望、学生行为、学生愿望,提出教学方法建议、媒体与工具、教学环境建议、学生基础要求、教师能力要求、学习效果评估等建议。
3.单元教学设计
要求教师将学习子情景进一步划分为以最小教学时间为单位(一般为2学时)的教学单元,并进一步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及时间分配。并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案。
4.教学环境设计
要求教师在开课前,充分考虑本课程所对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把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创造性地移植到学校教室,在如何分配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检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检查“6S”管理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统筹。
(四)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包括:工业机器人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设计手册等;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工业机器人技术类专业学术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五)实践教学要求
专项实训课程实施前,教师要写出实训任务书,向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要求、任务、时间安排等,必要时还要写出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手段,同时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始终处于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过程中,并尽量使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一致起来,实现实训教学的工学结合。
课外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求在年级辅导员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技术创新、文艺体育、演讲辩论等活动。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等。每学期开始,由班委会、团支部根据团总支、学生科工作安排制定出班级活动计划,报团总支、学生科审批。批准后的活动计划要按时保质的完成。
(六)顶岗实习安排
顶岗实习是认识企业、接触社会实现人才培养零距离要求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与就业实习相结合,可通过自主就业选择顶岗实习岗位,也可统一由就业科安排顶岗实习岗位。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得少于顶岗实习时间的80%,否则,毕业证书延期发放。
(七)考核评价方案
本方案列出的所有理论、理实一体化、单项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均实行单独考核计分,其具体方式为:
1.理论课程的考核
理论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包括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学习情况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30%;实践成绩从学生参加实验、完成实验、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从检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入手进行拟题,以客观题为主,避免偏、难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按卷面成绩的40%计入总成绩。
2.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
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及最终考核来确定,以任务完成的过程评价为主,采用累计计分制。其中,过程评价包括平时上课的表现、任务的完成及任务答辩情况,占总成绩的70%;最终考核采用抽签方式,从题库中选择考核题目,考核题目的设计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原则,兼顾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成绩根据考核题目完成情况给出,占总成绩的30%。
3.单项实训课程的考核
单项实训考核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计分。
4.顶岗实习的考核
顶岗实习考核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计分。顶岗实习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习报告及论文成绩和毕业答辩成绩三部分,比例为4:4:2。
对照抄企业及他人资料而没有消化,平时对企业生产实际一无所知者;实习不认真,违反企业和校方规定,无组织无纪律者,应给“不及格”成绩。在一个企业岗位上的顶岗实习不得少于三个月,否则该岗位实习按不及格处理。不论什么原因,凡超过一周时间未进行实习者,一律不给成绩,按“缺顶岗实习”对待。对无故不参加实习的学生或实习不及格者,按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不予毕业。因故经批准未参加顶岗实习或顶岗实习不及格者,由学校负责另行安排顶岗实习并考核其顶岗实习成绩。
十一、毕业要求
1.入学军训教育成绩必须合格;
2.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各科成绩合格;
3.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至少获得一个个教育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必须完成学校要求的顶岗实习,且考评合格。
十二、衔接专业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 电气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等 。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
专业建设理事会及专业指导委员会
主 任 栾春光 烟台职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主任
副主任 李 鹏 烟台职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副主任
张 琦 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书记
委 员 张海丹 烟台职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副主任
孙 巍 烟台职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教研室骨干教师
白 静 烟台职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教研室骨干教师
刘晓磊 烟台职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教研室主任
管法家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骨干教师
梁宝桢 烟台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副主任
栾福仁 烟台港务局动力公司副总经理
王树声 烟台未来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 超 烟台智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邢伟章 烟台技术监督局电气试验室顾问
徐 刚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刘 辉 盖茨胜地汽车水泵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于信侃 烟台捷林达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